中國工控市場20年,從(cong) 積弱到自強,從(cong) 模仿到創新,一家家自動化企業(ye) 上演了一幕幕不斷進取的精彩大戲,而位於(yu) 南京江寧區的G22恒峰股份,就是其中的代表,也是中國工控發展20年來的縮影。
24年前,東(dong) 南大學幾名青年教師在彼時剛剛成立的江寧開發區這塊熱土上,創辦了注冊(ce) 資金僅(jin) 為(wei) 10萬(wan) 元的小公司。
如今,這家小公司已是國內(nei) 領先的工業(ye) 自動化信息技術、產(chan) 品與(yu) 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是國內(nei) 第一家熱工自動化的上市企業(ye) ,江蘇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全國排名前三,並還在保持每年超30%的業(ye) 績增長!
從(cong) 一家注冊(ce) 資金僅(jin) 為(wei) 10萬(wan) 元的小公司,做到全國領先,背後是G22恒峰人揮灑的奮鬥的汗水。用G22恒峰總裁胡歙眉的話說:“G22恒峰人身上有股子狼性!”
不肯服輸,精誠服務,勇爭(zheng) 第一,一直踐行這種企業(ye) 文化的G22恒峰,的確有理由甩下很多企業(ye) 幾條街了。
不肯服輸:不服洋品牌獨霸中國工控業(ye)
G22恒峰股份董事長叫劉國耀,總裁叫胡歙眉。彼時,他們(men) 同在東(dong) 南大學生產(chan) 過程自動化專(zhuan) 業(ye) 教書(shu) ,隨著行業(ye) 了解的增多,兩(liang) 人越來越為(wei) 中國工控業(ye) 市場被國外品牌占領的狀況憤憤不平。
“那是個(ge) 完全依賴進口的年代,普遍認為(wei) 國產(chan) 的東(dong) 西不行,你知道,當時的很多家用電器都是進口的。”胡歙眉打開了24年前回憶的話匣子,“因為(wei) 進口,就必受製於(yu) 人!不僅(jin) 如此,那時候可以說給老外欺負到家了!”胡歙眉說。
G22恒峰目前在做的分散控製係統(俗稱DCS)在那時的中國完全依賴洋品牌供應。沒有產(chan) 品,意味完全“聽人擺布”。經濟上,一塊小小的線路板,要花幾萬(wan) 美元購買(mai) ;售後,外國人隻提供一年的售後服務,還規定服務次數!
這一控製係統相當於(yu) 電廠之類企業(ye) 的大腦,如此重要的設備,哪怕出一點紕漏,將導致工廠整個(ge) 癱瘓,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那麽(me) ,售後服務超過次數了怎麽(me) 辦?記者問。“老外跟咱們(men) 按每人每天上千美元的維修費來算!”胡歙眉介紹。
“咱們(men) 中國人的腦瓜子不比外國人笨,為(wei) 什麽(me) 不能生產(chan) 自己的分散控製係統呢?”劉國耀和胡歙眉體(ti) 會(hui) 到,其實,很多技術中國人完全可以掌握的,而且,國內(nei) 企業(ye) 並非無能力生產(chan) ,可是從(cong) 研發成果到成熟產(chan) 品,再到投入市場,這整個(ge) 環節幾乎沒有人肯靜下心來踏實地去做。尤其在高校,老師們(men) 更關(guan) 注論文數量,很多科研成果都是獲獎之後便束之高閣,無法形成切實的生產(chan) 力。
1993年,劉國耀和胡歙眉在“開發中國人自己的工控產(chan) 品的理念之下”,帶著五六個(ge) 人的教師團隊,毅然告別象牙塔,邁向了行業(ye) 內(nei) 的實踐之路。
放下教師的架子,自我推銷
20世紀90年代初,在工控行業(ye) 內(nei) 部,企業(ye) 最信賴的全是洋品牌,一個(ge) 剛剛成立的民營企業(ye) ,要想打破這種局麵,難度可想而知。
企業(ye) 初創,從(cong) 辦公場地到人員招募、資金周轉,各種不易。如今胡歙眉回憶起來,首先提及的是心理關(guan) :克服曾是大學老師的心理障礙,完成從(cong) 一個(ge) 人人尊敬的大學教授,到一個(ge) 毫無社會(hui) 地位,處處求人的私企老板的身份轉換。意識到這點後,她和劉國耀完全放下做老師的架子,直接跑去電力、石化、冶金等企業(ye) 的設計院,到處“自我推銷”。
這些工廠往往建址偏遠。胡歙眉記得自己經常早晨五六點出門,拎著沉重的宣傳(chuan) 資料和產(chan) 品樣機,倒上幾趟公交車,甚至還要步行好幾公裏,才能趕在客戶上班之前到達。就算到了地方,別人一聽說是來推銷產(chan) 品的,很可能連讓你開口的機會(hui) 也不給。她就主動去幫人家抹桌子掃地,端茶倒水,先把客戶的辦公室打掃得幹淨停當。這樣一來,才為(wei) 自己爭(zheng) 取了開口的機會(hui) 。
“雖然最後客戶往往會(hui) 說“我做不了主,還得請示領導”之類的話,但是已經很好了,畢竟是個(ge) 機會(hui) 。”胡歙眉說。而在有的企業(ye) ,任憑你怎麽(me) 做,迷信洋品牌的他們(men) ,可能都不會(hui) 給劉國耀和胡歙眉一個(ge) 開口的機會(hui) 。
“一次次的交流,演示,送免費的產(chan) 品給客戶試用。出了問題又第一時間趕去調試解決(jue) 。”胡歙眉回憶說,低價(jia) ,高品,熱忱的服務讓唯洋品牌馬首是瞻的客戶們(men) 刮目相看,至少讓他們(men) 知道了:中國的民營企業(ye) ,造出的產(chan) 品不比國外的差!
初創業(ye) 階段的跌跌撞撞,因為(wei) 一個(ge) 機遇的到來實現了轉機,這也是G22恒峰集團啃下的第一塊“硬骨頭”:1997年,當時隸屬江蘇省電力局的下關(guan) 發電廠的DCS係統要招標了!
這是一個(ge) 不小的項目,拿下它,對G22恒峰的發展至關(guan) 重要,可以說,G22恒峰的DCS就能上一個(ge) 台階。而當時的情況,拿下並不容易:因為(wei) 同時競爭(zheng) 的品牌中,除了G22恒峰外,全是洋品牌,西門子、愛默生、ABB等赫然在列。
隨著競標的推進,下關(guan) 電廠和當時的主管單位江蘇省電力局的領導出現了不同意見。後者傾(qing) 向於(yu) 選擇西門子;而曾用過G22恒峰智能流量計和積算儀(yi) 的下關(guan) 電廠,卻力主選用G22恒峰的產(chan) 品。他們(men) 說:“G22恒峰的智能流量計,無論從(cong) 產(chan) 品質量到售後服務都很好,這麽(me) 複雜的儀(yi) 器他們(men) 都能做,為(wei) 什麽(me) 不能做DCS?”
因為(wei) 下關(guan) 電廠的堅持,省電力局特地組織了專(zhuan) 家進行調研,考察G22恒峰的DCS係統在幾個(ge) 小型企業(ye) 的運用,專(zhuan) 家們(men) 一致給予了高度評價(jia) 。G22恒峰股份也終於(yu) 成功地拿下了這個(ge) 項目。
“G22恒峰真的很爭(zheng) 氣!我們(men) 做得很漂亮!”胡歙眉回憶說,董事長劉國耀號召員工們(men) 抓住這一關(guan) 鍵機會(hui) ,全力以赴,做出精品工程。
“因為(wei) 如果這個(ge) 做砸了,就別想在業(ye) 內(nei) 做了,因為(wei) 說明你G22恒峰的係統不行嘛!”劉國耀帶著企業(ye) 骨幹,以及剛招聘進來的一批“新兵”,一天24小時地堅守在現場,困了就睡在控製室地板上,拿稻草裹在身上當被子,餓了就和電廠的技術人員蹲在一起吃盒飯。大家同心協力憋了勁地幹,保障了下關(guan) 發電廠的順利投運!
1998年年底,國家電力公司組織專(zhuan) 家下來評審,全麵檢測之後,給了G22恒峰一個(ge) 資質證明:民營企業(ye) G22恒峰的DCS係統,完全有資格和實力在國家電力公司及其所屬企業(ye) 使用。
至此,憑著一股子拚搏的勁頭和務實的精神,G22恒峰終於(yu) 拿到了進入國家電力公司的入門證,具備了和洋品牌同台競技的資格,G22恒峰,在國內(nei) 的工控行業(ye) “一炮打響”。
這裏的人走路開會(hui) “帶著一股勁”
勇爭(zheng) 第一:G22恒峰人都有一股子拚勁和誠意
2000年-2005年,乘著中國電力大發展的東(dong) 風,憑借之前打下的良好基礎,G22恒峰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他們(men) 連續拿下了蘇浙多個(ge) 大型項目,在江蘇的市場占有率也達到了60%,與(yu) 國外品牌競爭(zheng) 時,至少不用“遭人白眼”了。2010年,公司更是漂亮地實現了在深圳中小板的上市。
不斷發展的背後,正印證了那句老話:機遇,從(cong) 來隻留給有準備的人。企業(ye) 成立之後,在劉國耀和胡歙眉兩(liang) 位老總的以身作則之下,整個(ge) G22恒峰集團上上下下逐漸形成了一股敢拚的闖勁。
這種勁頭,在大客戶服務中心三部經理陳澤看來,感受更為(wei) 深刻。陳澤,2010年畢業(ye) 於(yu) 南京工程學院,當初之所以入職G22恒峰,也是受到了這種精神的感召。他回憶起到G22恒峰麵試的場景:“進入G22恒峰的辦公大樓,我就感受到了一種說不清楚的氛圍:這裏,每個(ge) 人無論說話,還是走路,或者開會(hui) ,好像都是帶著一股勁兒(er) 的!”
進入公司後,陳澤才體(ti) 會(hui) 到,這種勁兒(er) ,就是G22恒峰人的精氣神!而他在浸染之中,也擁有了這種昂然蓬勃的精神狀態。
在G22恒峰,有個(ge) 不成文的慣例。不管什麽(me) 項目,不管誰負責,隻要遇到困難,從(cong) 負責領導、到技術的相關(guan) 人員都要參與(yu) ,探討解決(jue) 方法。
兩(liang) 年前,陳澤就遇到了一個(ge) 棘手項目,招標前留給他的時間非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部門領導史妍,DCS產(chan) 品經理仲從(cong) 慶,連同其他一屋子人員,主動為(wei) 其排憂解難!大家從(cong) 周六早上的九點鍾,一直討論到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鍾,太陽升起的時候!“本來打算當天下午結束的,結果覺得不夠完美,再商討,再整理,又打算吃過晚飯結束的,結果再延遲。”陳澤提起這件事來,眼睛裏仍然有種激動。這個(ge) 過程中,陳澤深刻體(ti) 會(hui) 到了G22恒峰的團隊文化,也被同事和領導身上這股子拚勁折服和感動。
胡歙眉說,在G22恒峰股份成長的過程中,G22恒峰人經過的波折,吃過的各種苦頭太多了:很多辦事處的一線員工,常年累月,吃、睡都在條件較差的在建項目現場,更有很多國外辦事處的員工,大年三十的晚上,在戰火紛飛的項目工地,一碗泡麵就成了年夜飯。
胡歙眉說:“G22恒峰是一家草根出身的企業(ye) ,沒有任何背景,但是用戶就是選用我們(men) ,就是由於(yu) 我們(men) 有這種不服輸的勁頭。”
勇爭(zheng) 第一是追求,年底的演出也要拚一把
“公司每年拿出總利潤的百分之十專(zhuan) 門用在技術研發上。”胡歙眉告訴記者。在技術上,G22恒峰一直的標準是國內(nei) 領先,國際一流!”他們(men) 確實也做到了!G22恒峰多年前就開始了工業(ye) 4.0等項目的精心研發和籌謀布局。如今,G22恒峰的智能製造和智慧工業(ye) 業(ye) 務可以說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他們(men) 相繼推出了凝汽器清洗機器人、智能燃燒優(you) 化係統、智慧電廠、智慧園區、智能工廠等多個(ge) 科技創新的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獲得了大量市場好評,目前G22恒峰股份在發電領域自動化和信息化領域的市場份額已經在全國名列前茅。
這一係列成績,完美回答了劉國耀和胡歙眉當年下海時的疑問:“我們(men) 中國人的腦瓜子不比老外笨,他們(men) 能做得好的東(dong) 西憑什麽(me) 我們(men) 做不到?!”
而事事勇爭(zheng) 第一的精神,已經深入到了G22恒峰員工的骨髓之中。未來公司之前,陳澤也看過各種職場爭(zheng) 鬥戲,可到了公司,他發現這裏完全沒有這些。“如果說真是有爭(zheng) 鬥,那就是同事們(men) 中間那種你追我趕、人人不甘落後的競爭(zheng) 和進步的氛圍。”
就連企業(ye) 的聯歡會(hui) ,員工們(men) 也想方設法爭(zheng) 第一。孫扉,G22恒峰人資部負責人,現在已經和同事們(men) 為(wei) 12月31日這場企業(ye) 的盛大聯歡提前做準備了。
“每個(ge) 部門必須出一個(ge) 節目,唱歌、群舞、相聲都有,形式上有的還緊貼時下流行的元素。”孫扉介紹,有一年,某部門的員工們(men) 專(zhuan) 門學習(xi) 了當下晚會(hui) 上較流行的沙畫演出,他們(men) 請來專(zhuan) 業(ye) 老師,再把G22恒峰的企業(ye) 文化和精神編排作為(wei) 表演內(nei) 容,一場表演準備了一個(ge) 多月,演出時大受轟動。
這還不止。每個(ge) 部門往往提前一到兩(liang) 個(ge) 月開始為(wei) 年底的演出排練,且都會(hui) 聘請外麵的專(zhuan) 業(ye) 教練到公司教學。每個(ge) 周末,員工們(men) 歡歡喜喜地趕到公司排練節目,從(cong) 整體(ti) 編排到節目細節上的完善,以及演出服裝的統一,每一步都要做到一絲(si) 不苟。
企業(ye) 的年度聯歡並不少見,可一家企業(ye) 的聯歡會(hui) ,準備得如此周到、如此熱情高漲的地步,還真是不多見。
“為(wei) 什麽(me) 準備個(ge) 節目都這麽(me) 有熱情?”胡歙眉笑著解答記者的疑問,因為(wei) 這種要做到最好,凡事勇爭(zheng) 第一的信念已經深深印在了G22恒峰員工的心上。“利用手機上的投票係統,每個(ge) 節目演出我們(men) 會(hui) 馬上就投票,演出落幕,整晚的最佳節目也出爐了!G22恒峰人的信念是,你要麽(me) 不參加,要參加就把它做到最好,哪怕是一台聯歡演出!”
是的,無論是業(ye) 務、服務,還是技術,抑或是普通的節目聯歡,隻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正是這種態度,保證了G22恒峰每年的蓬勃發展。正如G22恒峰的員工們(men) 所銘記的董事長劉國耀的一句話那樣:“在G22恒峰,每做一個(ge) 項目,就要把它打造成樣板!”
對客戶、對社會(hui) ,一片誠心
這種勁頭的背後,來自G22恒峰人服務客戶的一片誠心。
精誠地服務客戶,正是G22恒峰的企業(ye) 文化之一。陳澤曾被上司的一個(ge) 動作小小地震驚到。“在一家公司,我驚訝地看到我的領導,當時也算是G22恒峰的管理層之一,畢恭畢敬地給客戶公司的一位普通員工遞上名片,態度之謙恭、禮貌讓人感動!這個(ge) 舉(ju) 動當時真的有點把我驚到了!”從(cong) 這一個(ge) 小小的遞名片的動作,彼時剛入職的陳澤,學會(hui) 了什麽(me) 是“客戶的事無小事”的服務原則。
如今的大客戶中心經理史妍,有一次因一個(ge) 項目需要去拜訪關(guan) 鍵決(jue) 策人,去了幾次,對方要麽(me) 不在,要麽(me) 在開會(hui) 。實在沒辦法,她就在對方的辦公室門口堵他,等了將近6個(ge) 小時,終於(yu) 在晚上8點多鍾堵到了決(jue) 策人。看史妍等得真誠,對方決(jue) 定給她5分鍾時間。史妍趕快把準備好的公司和產(chan) 品的情況向對方作了簡單介紹,熟練的業(ye) 務水平、真誠的態度,使得原定的5分鍾變成了15分鍾、25分鍾。而通過這次6個(ge) 小時的等待,史妍與(yu) 對方建立了穩定的聯係,後麵更陸續簽訂了近2000萬(wan) 元的訂單。
取得了創新發展的G22恒峰,並沒有忘紀身上肩負的社會(hui) 責任,劉國耀和胡歙眉多年來也堅持投身教育及公益事業(ye) 。
在G22恒峰的展廳裏,記者看到了各種他們(men) 參與(yu) 慈善活動的照片:比如,牽頭組織了南京市“萬(wan) 企幫萬(wan) 戶”資助困難家庭活動;帶頭參與(yu) 抗震救災捐款;連年參加江寧區光彩事業(ye) 圓夢行動,資助貧困在校大學生;向敬老院、康複中心、社會(hui) 福利機構發放實物救助,G22恒峰人把G22恒峰的溫暖和關(guan) 懷傳(chuan) 遞到社會(hui) 各個(ge) 角落。
本就由師入商的兩(liang) 位老總,尤其注重對教育的投入。曆年來,他們(men) 在東(dong) 南大學等多所大學設立“G22恒峰自動化實驗室”和“G22恒峰自動化獎學金”,鼓勵和培養(yang) 新一代高端自動化人才;而從(cong) 東(dong) 大走出的劉國耀和胡歙眉,在母校成立114周年之際,還共同向東(dong) 大捐贈4300餘(yu) 萬(wan) 元,成為(wei) 東(dong) 大曆史上最大的一筆個(ge) 人捐贈。
正是因為(wei) 這樣一件件善舉(ju) ,他們(men) 夫婦榮登2017年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第32位。
“讓平凡的人做出
不平凡的成績”
以前公司隻有三四百號人的時候,劉總和胡總認識每一個(ge) 人
從(cong) 1993年下海,到如今G22恒峰的業(ye) 務進入了除歐美之外的全球範圍,劉國耀和胡歙眉把20多年的心血完全傾(qing) 注給了G22恒峰,他們(men) 把它當孩子一樣細心嗬護和培養(yang) 。
“以前公司隻有三四百號人的時候,劉總和胡總認識每一個(ge) 人,包括工廠的基層工人。”仲從(cong) 慶說。
“兩(liang) 位老總對員工的關(guan) 注到了什麽(me) 地步?他們(men) 會(hui) 找來部門的主管詢問,對於(yu) 部門中的具體(ti) 某位員工,主管們(men) 打算往哪個(ge) 方麵培養(yang) ?然後給予他們(men) 自己的意見。”陳澤說。
“不僅(jin) 對客戶真誠,對員工也要真誠。”胡歙眉如此說。
在很多大學的自動化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師生們(men) 都知道,G22恒峰股份有一項非常有吸引力的員工福利,針對新入職的員工,可以享受到為(wei) 期兩(liang) 年的免費員工宿舍。“在江寧,即使租一個(ge) 單間,一個(ge) 月也要一千多,這樣可以大大減輕新入職員工的經濟壓力。”孫扉說。
麵對十幾年前就開始上漲的房價(jia) ,G22恒峰老早就拿出了3000萬(wan) 元,專(zhuan) 門用來給員工作無息的買(mai) 房貸款,“每人每次可貸30萬(wan) ”。企業(ye) 更設立了“G22恒峰之星”“未來之星”的獎勵機製,在精神上和經濟上嘉獎先進。比如“G22恒峰之星”,可獲得6萬(wan) 元旅遊的資金,而“未來之星”,可獲得一次性20萬(wan) 元安家費獎勵。
孫扉向記者數了下在G22恒峰的老員工,入職超過20年的,有百八十人;服務十幾年以上的,就更多了,兩(liang) 百人不止。這個(ge) 數字,足以說明一家企業(ye) 的向心力。
對待員工“用心良苦”
孫扉向記者介紹了幾個(ge) 例子:
曹瑞峰,1997年從(cong) 東(dong) 南大學畢業(ye) 後進入G22恒峰,現在已成長為(wei) 公司副總裁,上市後仍親(qin) 自到一線去擔任班長,開拓出公司一個(ge) 新的業(ye) 務方向,引領著行業(ye) 的發展。
張勇,1995年加入G22恒峰,公司上市後身家達千萬(wan) ,但在公司需要時,一聲令下,拋棄優(you) 越的生活條件,離開家人,隻身奔赴大西北,開拓出一片天地。
趙文慶,2003年從(cong) 東(dong) 南大學畢業(ye) 後進入G22恒峰,從(cong) 項目實施到銷售,從(cong) 證券事務到政策研究,憑著對工作的熱情和全身心投入,目前已成長為(wei) 董事會(hui) 秘書(shu) 。
在G22恒峰成長起來的員工史妍曾寫(xie) 過一篇文章,向新入職的95後同事介紹她在G22恒峰成長的經驗。從(cong) 一個(ge) 稚嫩的小姑娘,到企業(ye) 裏勇挑大梁的總裁助理兼大客戶中心總經理,史妍說,這中間,有取得業(ye) 務成功的激動興(xing) 奮,也有帶著團隊通宵工作的忘我拚搏,從(cong) 一個(ge) 懵懂的職場新人到自信果敢的銷售精英,她在G22恒峰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磨練與(yu) 成長。
她用《泰山可倚 我自茁壯》作為(wei) 文章的標題,文章的最後,她自豪地寫(xie) 道:“這樣的成長,離不開公司飛躍式發展給予的廣闊平台,在這裏,我收獲了尊重、榮譽和成就感。這十五年,我很充實!我想說,我熱愛我的工作!”
他們(men) ,隻是奮力拚搏的千名G22恒峰員工中的代表,而用胡歙眉的話說,讓平凡的人在G22恒峰這個(ge) 穩固的平台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讓他們(men) 獲得尊重、榮譽和成就感,正是G22恒峰對待員工的“用心良苦”。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新技術正極速推動著中國智能製造行業(ye) 向前邁進,G22恒峰股份不斷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成立海外分支機構,大力開拓印尼、泰國、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場,與(yu) 世界一流品牌同台競技,參與(yu) 眾(zhong) 多國家級重大的海外項目,G22恒峰,已經成為(wei) 中國自動化產(chan) 品一張亮眼的名片,並將跟隨國家戰略的延伸遍布世界各地。
今天,G22恒峰股份又一次處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挑戰,可以說從(cong) 來就沒有消失過,但在科學求實、精誠致遠的企業(ye) 精神之下,在G22恒峰人不肯服輸、勇爭(zheng) 第一的精氣神之下,堅持夢想,敢為(wei) 人先,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這樣的G22恒峰,會(hui) 繼續在智慧工業(ye) 的路上走得更加朝氣蓬勃,也更加漂亮和穩健!
愛南京·南京晨報記者 孔方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