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8周年之際,G22恒峰智慧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劉國耀被江蘇省委授予“江蘇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他牢記初心使命,勇於(yu) 擔當作為(wei) 的精神,受到社會(hui) 各界的高度認可和讚揚。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新華日報、南京電視台、中國江蘇網、新華社、網易、南報網、36kr、東(dong) 方資訊等對劉國耀董事長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專(zhuan) 訪報道。
以下為(wei) 專(zhuan) 訪報道全文:“紅色芯片”凝聚創新精氣神—— 記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南京G22恒峰董事長劉國耀
近日,省工信廳公布了2018年江蘇省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示範企業(ye) 名單,南京G22恒峰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兩(liang) 個(ge) 月前,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網絡安全產(chan) 品通過國際認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家民營企業(ye) 能夠在科技創新路上蹄疾步穩,凱歌頻奏,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劉國耀為(wei) 企業(ye) 發展植入了“紅色芯片”。
1986年,東(dong) 南大學碩士畢業(ye) 的劉國耀選擇留校任教。那一年,他成為(wei) 了一名光榮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憑著突出的科研和教學能力,他30歲不到就成為(wei) 當時東(dong) 大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隨著對工業(ye) 自動化控製行業(ye) 了解的增多,劉國耀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了校園之外的市場。“當時,一些核心技術產(chan) 品被進口產(chan) 品壟斷,人們(men) 不看好國產(chan) 貨。”劉國耀說,以分散控製係統(俗稱DCS)為(wei) 例,這種相當於(yu) 電廠企業(ye) “大腦”的關(guan) 鍵產(chan) 品,完全依賴洋品牌,一塊小小的線路板,就要花幾萬(wan) 美元。
“我是科研人員,更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chan) 力,振興(xing) 中國自動化產(chan) 業(ye) ,是必須肩負的使命。”劉國耀說。“象牙塔”裏雖然是“舒適區”,但大學校園難以將成果直接轉化。懷著初心,帶著使命,1993年,他和同為(wei) 教師的妻子毅然走出大學圍牆,在江寧開發區租了幾間房,買(mai) 了幾輛自行車,開始創業(ye) 。
26載艱苦創業(ye) ,26載創新發展,劉國耀創立的南京G22恒峰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cong) 一家投資10萬(wan) 元的小工廠,發展到淨資產(chan) 超20億(yi) 元的上市集團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在多個(ge) 領域實現了對國際工控巨頭產(chan) 品的國產(chan) 化替代。
“黨(dang) 員身上的精氣神,凝聚的那股攻堅克難、敢於(yu) 爭(zheng) 先的勁兒(er) ,是我們(men) 企業(ye) 不斷創新的奧秘所在。”劉國耀報出一組數字:在這家千餘(yu) 名員工的民營企業(ye) 中,有179名黨(dang) 員,其中70%以上都處在高管位置。走進G22恒峰內(nei) 部,隨處可見布置溫馨的黨(dang) 員陣地,紅色書(shu) 籍和黨(dang) 建掠影擺滿了整麵牆。豐(feng) 厚的“紅色家底”,在企業(ye) 營造出濃厚的爭(zheng) 先氛圍,越到技術攻關(guan) 的關(guan) 鍵時刻,越能迸發出強勁動力。
G22恒峰公司技術副總曹瑞峰清楚地記得,2002年,公司接到一筆重量級訂單,幫助一家電力企業(ye) 上馬一套新的自動化控製係統,對方一句“我們(men) 幾十億(yi) 的資產(chan) 全部壓在你們(men) 頭上了”,讓公司上下倍感壓力。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關(guan) 鍵時刻,黨(dang) 員挺身而出。劉國耀和兩(liang) 位技術副總衝(chong) 到一線,帶著黨(dang) 員技術骨幹吃住在車間裏,“兩(liang) 班倒”地查代碼搞測試,換崗不下線。最終,他們(men) 搶在規定期限前一天完成任務,贏得了客戶的滿意和信任。經曆這個(ge) 裏程碑事件,公司攻克了新的技術難關(guan) ,經過對國際先進技術的追趕,實現了並跑。
“共產(chan) 黨(dang) 員越是困難越能迎難而上,越到關(guan) 鍵時候越能頂得住。”劉國耀把黨(dang) 員身上的這種精氣神,看做企業(ye) 發展的法寶。經過多年探索,他帶領G22恒峰探索形成了一套“雙提升、雙培養(yang) ”計劃——實行業(ye) 務骨幹和黨(dang) 員雙向培養(yang) ,將科技人才配置到支部書(shu) 記職務上、將支部書(shu) 記配置到科研重要崗位上。
憑借獨創的“黨(dang) 建+產(chan) 學研”模式,G22恒峰在創新之路上高歌猛進。堅持“再省不省研發”,目前公司研發人員占比超過40%,研發投入每年不低於(yu) 營收10%,累計投入已超過10億(yi) 元。近五年來,公司營業(ye) 收入保持20%以上的年均複合高增長率,共獲得200多項技術專(zhuan) 利和300多項著作權。在發電廠控製係統方麵,G22恒峰打敗眾(zhong) 多老牌國外廠商,穩居國內(nei) 市場前列。
企業(ye) 做大做強之後,如何長盛不衰,打造“百年老店”?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企業(ye) 家,劉國耀的答案是: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再立新功,繼續艱苦奮鬥,創新永遠在路上。
“傳(chuan) 承黨(dang) 的優(you) 良作風,用好批評與(yu) 自我批評這一利器,讓G22恒峰走出了‘大企業(ye) 病’的發展誤區。”劉國耀說。一次年度總結會(hui) 上,他收到一條來自基層黨(dang) 員職工的意見:“和員工交談時,以工作居多,知心話少了。”這讓他陷入了反思: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員工越來越多,他們(men) 的思想狀態如何?家庭有沒有困難?個(ge) 人問題解決(jue) 了沒有……不了解這些,就容易和員工疏遠,進而影響凝聚力和戰鬥力。為(wei) 此,G22恒峰公司號召全體(ti) 員工“提意見”,根據意見建議逐條改進,有的放矢。
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奉獻精神,在劉國耀身上體(ti) 現得尤為(wei) 鮮明。2016年東(dong) 南大學校慶上,劉國耀和愛人胡歙眉向母校捐贈了4300萬(wan) 元,這筆校史上最大規模的捐款迅速成為(wei) 輿論關(guan) 注的焦點。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這位黨(dang) 員企業(ye) 家沒有豪言壯語,而是句句樸實真切:“我們(men) 上學時都要搶自習(xi) 座位,當了老師又要搶實驗室。我希望能盡自己所能給母校學子改善教學科研條件,幫助他們(men) 更好地回報社會(hui) 。”
國家,社會(hui) ;初心,使命,這是劉國耀談及企業(ye) 發展必說的幾個(ge) “關(guan) 鍵詞”。回望一路走來的曆程,他是這麽(me) 說的,也是這麽(me) 做的。今年“七一”,劉國耀被授予“江蘇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