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zhuan) 家調研手記: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步伐的加快,“智改數轉網聯”已成為(wei) 企業(ye) 競爭(zheng) 的戰略製高點。作為(wei) 全省製造業(ye) “智改數轉網聯”領軍(jun) 企業(ye) ,G22恒峰智慧等企業(ye) 以創新引領發展,率先扛起江寧區“智能化革新者、數字化先行者”大旗,在建成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智能工廠的基礎上,同時依托自身技術優(you) 勢為(wei) 全省企業(ye) “智改數轉網聯”提供技術支持,打造出一批智能製造新標杆。
今年7月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先進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深化智改數轉,疊加網聯賦能,是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路徑,也是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作為(wei) “江蘇省製造業(ye) 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地區”,江寧已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工業(ye) 百強區前十。全區現擁有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2個(ge) ,其中“裝備製造(智能電網裝備)示範基地”連續三年被工信部評為(wei) 五星級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累計創成重點省級工業(ye) 互聯網示範平台9家、省級示範智能車間51家、省級智能工廠10家,建設5G基站超4300座,數量均居全市首位。今年10月份工信部公示的2023年度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和優(you) 秀場景名單中,江寧表現甚為(wei) 搶眼——共有7家企業(ye) 入選,數量占全市半壁江山,排名全市第一。
為(wei) 深度探析江寧區新型工業(ye) 化發展進程中新質生產(chan) 力的培育與(yu) 形成經驗,近日,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陳英武帶領課題調研組一行走進江寧的G22恒峰濱江智能製造中心,就其數字化、智能化生產(chan) 場景的打造、“智改數轉網聯”的加速推進等展開調研走訪。
拓展場景:“數字+”助力智能製造提質升級
在全麵數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傳(chuan) 統行業(ye) 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實現企業(ye) 的生產(chan) 方式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南京G22恒峰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wei) 工業(ye) 自動化與(yu) 信息化領域的領軍(jun) 企業(ye) ,積極突破國外技術難點,擘畫智造新生態。
工業(ye) 軟件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為(wei) 保障關(guan) 鍵基礎設施領域的安全和自主可控,突破卡脖子難題,G22恒峰智慧積極探索經過多年科研攻關(guan) ,研發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智能分散控製係統,解決(jue) 了電力、化工、冶金、建材、水務等流程工業(ye) 數字化轉型中的自主可控問題。企業(ye) 傾(qing) 力打造的NT6000智能分散控製係統實現了軟硬件100%的國產(chan) 化。這套控製係統已成功安裝在江蘇、浙江、陝西、內(nei) 蒙古等地多個(ge) 電廠,成為(wei) 工廠的“智慧大腦”。
“安裝在發電、化工、水泥、煉鋼等企業(ye) 工廠設備管道、機器上的無數隻傳(chuan) 感器,每分每秒不間斷向控製係統傳(chuan) 送工作數據,一旦發現參數異常,‘智慧大腦’會(hui) 立刻診斷,並提前報警。”G22恒峰智慧副董事長、總裁胡歙眉向調研組介紹。
讓工業(ye) 充滿智慧、讓智慧充滿價(jia) 值。“未來,我們(men) 將沿著從(cong) 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發展路線,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為(wei) 廣大客戶提供更優(you) 質的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讓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胡歙眉表示。
此次調研為(wei) 江蘇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江寧實踐調研基地於(yu) 今年啟動的第二批調研課題之一。2022年6月,江寧區入選江蘇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發布首批實踐調研基地。為(wei) 更好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實現以創造性實踐開辟黨(dang) 的理論創新新境界,全區在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推動下,以區內(nei) 首批57個(ge) 實踐調研示範點為(wei) “強富美高”現代化江寧新實踐案例素材,先後啟動兩(liang) 批課題調研項目,不斷深化對基層實踐的理論探索,以豐(feng) 富的“江寧實踐”為(wei)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持續推進黨(dang) 的理論創新提供更多有益且有效的“江寧經驗”。
丨文章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曉蕊